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小我融人大我,青春献给祖国”高校师生主题社会实践的通知》《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合肥工业大学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学院结合实际,精心谋划主题,分类组建13支团队赴山东,河北,福建,江苏,安徽等省市开展实践调研、爱心支教、文化传承等活动,引导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祖国大地上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以火热青春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一、继往开来:“典”字发力,探访古韵,赓续中华文脉
织梦,印韵年华映辉煌。7月2日至9日,学院“印韵年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山东展开非遗文化调研,深入济南、潍坊、高密等地,领略齐鲁大地上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的魅力,团队通过参观调研博物展馆,对话非遗传承人,亲身体验年画制作流程,感受其丰富的艺术内涵与历史底蕴。力求以青年学生的活力与才干,挖掘非遗传承的现实困境,启发青年视角的对策建议,以“源远流长”讲好非遗故事,厚植文化自信,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香传,八公豆腐溢芬芳。7月6日至12日,学院“煮尽江淮清澈水,八公山麓豆腐香”传承与宣传淮南豆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开展调研。团队以豆腐的制作,豆腐制品的生产为调研主体,前往八公山豆腐文化园、大泉村、美味厨非遗餐厅等地开展实地走访,专题采访等活动,致力于挖掘豆腐的发源,发展和传承故事,弘扬非遗淮南豆腐制作工艺,为非遗传承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绣韵,华裳汉服织锦梦。7月5日至11日,学院“锦绣华裳,曹韵兴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开展调研,聚焦曹县汉服产业发展情况,前往有爱云仓汉服基地、大集镇淘宝产业园区等地开展实地走访、专题座谈等活动,亲身体会汉服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现代化生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助力,见证了劳动人民亲手打造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更加坚定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的使命感与责任心。
寻梦,冀善之旅览古韵。7月13日至19日,学院“根寻非遗传承,探索冀善之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开展调研。先后到达唐山博物馆,唐山文化艺术研究所,唐山宴,滦南剪纸传承人和皮影雕刻传承人住所,围绕“冀东三支花”非遗传承的保护与发展的角度对唐山评剧,唐山皮影以及滦南剪纸传承人进行采访调研,在唐山宴对“冀东三支花”的创新性发展进行实地调研,感悟到了非遗传承内在的文化和精神,坚定保护非遗的理念。
二、童心护航:“暖”字相约,七彩假期,挺膺青春担当
筑梦,声暖留守护童心。7月7日至17日,学院“相约春秋,童心燃梦”暑期支教实践团以“声暖童心,共振聚能”为主题,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春秋乡中心学校,依托实地支教模式,设计并采用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调研问卷对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进行数据采集,结合深度访谈和现场教学观察等方法,力求全面、真实展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在基于调研成果的前提下,从多维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动员全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与支持,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有效解决。
聚力,守护温情暖人间。7月3日至10日,学院“温情守护,熠路同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合肥市肥东县,围绕肥东县留守儿童现状及留守儿童主任政策开展支教与调研活动。团队为响导乡、排头社区、牌坊回族满族乡、众兴乡等多地的留守儿童提供了暑期作业指导课程以及爱国主义教育、防溺水宣讲、手语课堂、科学小实验等各类特色课程,让当地留守儿童在玩中学、学中玩,以心灵之桥承托智慧之光。同时,团队围绕肥东县首创的留守儿童主任政策展开政策调研,探索总结当地多年的优秀工作经验和创新举措,关注平日在深入贯彻助幼思想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这些优秀经验和解决方案带给其他地方借鉴学习,推动全国留守儿童保护工作共同进步,携手发展。
启航,支教之路助成长。7月2日至10日,学院“熠心筑梦团”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十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儿童服务站开展了以“墨香浸润郎溪梦,熠心铸就教育情”为主题的爱心支教暑期社会实践。本次支教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合,同时依托乡土资源深度打造第二课堂,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劳动实践课、漆扇制作课、防拐模拟演练等特色课程。全体成员在深入基层的笃行实践中锻炼本领、磨练意志、完善自我,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教育,以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为宣城市郎溪县十字镇地区注入新活力,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三、探业前沿:“新”字为要,拓展视野,矢志工业报国
复兴,探源新篇谋发展。7月2日至11日,学院“熠探皖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六安市、合肥市等地开展调研。团队赴六安市金寨县,从将军故里向阳而生的产业机遇开始,循着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应用路径,解读新能源催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奥秘,寻找新兴产业助力乡村脱贫,带动社会经济迈向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头。团队还去往合肥市系列街道、长丰县等地,聆听万家灯火的群众之音,了解民意所向的新能源生活方式,向居民讲解新能源知识,扫除认知障碍,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团队挖掘双碳发展的现实困境,启发青年视角的对策建议,以“碧水蓝天”书写“零碳”未来,赓续“工业报国”初心使命,为建设能源强国贡献力量。
领航,智研人机创未来。7月4日至9日,学院“机语同行”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团队先后赶往合肥市和芜湖市,赴合滨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合肥中科深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芜湖清能德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芜湖藦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行健智能制造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对机器人产业的前沿动态进行调研和交流学习。团队切身感受到《“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对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深刻体会到科技赋能的强大力量,深入理解了机器人生产对解放人类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深刻意义,进一步坚定了同学们科技强国、工业报国的信念。
绿动,风电赋能复兴路。7月8日至14日,学院“风光无限,电联未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东台开展新能源企业调研活动,走入风力、光伏企业内部进行参观学习。团队前往上海电气风电设备东台有限公司,近距离观看风机轮毂与传动装置,听讲解员介绍设备的制造流程,学习风力发电基本原理。此外,实践队员前往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东台双创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地,向技术人员了解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学习风电发电场的建设技术与施工难点,领会风力发电蓬勃发展的时代意义。
四、助力振兴:“活”字赋能,耕行乡村,共绘振兴蓝图
振兴,耕梦田园促富强。7月6日至13日,学院“耕行长丰,青耘乡村”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安徽省长丰县岗集镇青峰岭村、杨庙镇马郢村开展调研,围绕“青年创客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的主题,以采访青峰岭与马郢村的优秀青年创客为主线,先后到达安徽青峰岭共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丰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马郢村情圆农场、马郢创客基地与乡村旅游合作社,开展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劳作体验、专题采访等活动,用笔触传播青年创客故事,用镜头捕捉和美乡村新貌,旨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择业观,在踊跃投身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学鉴,复兴路上耀明珠。7月6日至13日,学院“汀澜熠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开展调研。追寻总书记的足迹,深入学习了解长汀县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所取得的宝贵经验,领会和发扬“长汀精神”,团队先后前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技园,游坊村世纪林果场,露湖村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基地,长汀县水土保持中心等地开展实体化调研、下沉式采访、贴近式实践等活动,探究将“浊水荒山”变为“绿水青山”的长汀经验,挖掘水土治理的现实困境,启发青年视角的对策建议,以“生态发展”绘就“绿水青山”,构建生态文明,为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近年来,学院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实现规范化、系统化、常态化运行,在着眼重点方向、立足重点命题、筹备重点体系、谋划重点创新中赋能学生,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院思想政治实践课程将不断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强国有我,青春有为”的铮铮誓言,教育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坚持扎根基层,服务国家所需,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以具体实践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和领军人才。
(吴泽城/文 综合/图 李丽鹏/审核)
责任编辑:吴泽城